365平台官方版下载

高考:5%的例外——三大名校校长谈自主招生

2003-06-08 16:50 管理员

北大:今年指标80个
    6月,高考的日子日益逼近,在中国严防SARS的森严的戒备中,6月的高考显得不同寻常。不同寻常的还有在6月出现的高考新样式。
    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在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中,有22所高等学校将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北京有5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高校自主招生被看成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实验,是考试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努力。
    现在,谁将成为5%的幸运者,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如何不被滥用,所有这些都成为公众和传媒关注的焦点。5月31日,记者走进为防止SARS而严格封闭的北京大学,在弥漫着药物气息的校长室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南方周末:从今年开始有22所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自主招生试点,北大是其中之一。在您看来,这个自主招生意味什么?
许智宏:自主招生就是对我们传统的招生方式的一种改革实验。被确定为试点的大学可以按5%的比例从全国各省市招收符合各自招生标准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也还是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但是会在某些方面享有优惠。当然这个自主,只是一定范围的自主。

南方周末:什么样的学生能成为大学这5%自主选择的对象?
许智宏:我们把指标留给三类人:一是能够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的特长生,主要指没有奥林匹克竞赛这样的途径展示自己才华的文科生;还有就是综合表现优秀的尖子生,主要指那些在成绩、能力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再就是传统眼光中所谓的“偏才”、“怪才”等。

南方周末:具体的招生程序是怎样的?
许智宏:北大的程序是:1.由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组成自主招生领导小组,聘请相关院系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考核、审查,确定自主招生对象;2.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所在中学相关教师和校长推荐;3.自主招生对象必须在中学公示,并报学生所在省市高招办备案;最后自主招生对象须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由学校统一向省级招办提出录取申请,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北大今年计划招收80名,初步挑选了100名,这些被选出的学生到北大来进行笔试和面试,我们确定80个进行公示。

南方周末:入围的学生都参加什么样的考试呢?
许智宏:我们对入围的考生实行差额笔试、面试,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北大考“3+2”,5门课程集中于一份试卷上,半天考完。另外,我们组成三个不同学科特点的专家面试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三个专家组中任选一个面试。这次笔试淘汰了几个人。

南方周末:录取的原则是什么呢?
许智宏:我们的录取原则是招生规模控制在每年招生总计划数的2%以内,列入机动计划;自主招生对象可以是北京大学在当地投档线下20分以内录取;对极具特殊才能者经招生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适当放宽录取标准。

南方周末:北大如何保证自主招生权力的有效和公正使用呢?
许智宏:北大制定了严密的招生程序,并将有关监督规则放入了招生规章之内。我们要求,在学生志愿填写推荐表得到校方认可之后,专家进行初审确定候选人,并对候选人进行文化课考核。合格后,专家组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候选人答辩。最后,入围人选将在其所在的中学进行公示。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中学、学生和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将分别取消中学推荐学生资格,取消学生录取资格,由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情节对招生工作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北大今年自主选择的学生是从全国各省市50多所重点中学选出来的,经过推荐、面试、笔试的严格程序。然后把他们的名单公示,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参加6月份的全国考试。如果全国高考你降了20分也没有达到录取线,那就算了。我们有很多的环节来规范。哪一个人如果不合格,即使跟我这个校长讲也没用。

南方周末:高考很快就要来临,对成千上万的孩子来说是命运系于此。对这个考试您有什么感受?
许智宏:中国的高考现在有点独木桥的架势,高中毕业生基本上把考大学作为惟一的成才通道。坦率说,在全国统考中,假定能考到600分的让我看都应该是好学生。但600分还够不到名牌大学的录取线。分数成了我们大学取舍学生的惟一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考试看起来公正,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公正。考分把很多优秀的学生排除在外。考试导向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南方周末:有不一样的模式吗?
许智宏:很多西方国家都没有我们这样全国性的统考,他们的学生上大学很简单,就是按照中学学业的整体成绩来衡量。考试成绩只是他们录取的参照标准之一。我们的全国统考,也是历史形成的问题,原因是各个地方的教育水准不同。必须要有全国的一个统一标准来规范。但这个规范既合理,也不合理。合理的话,就是拿一把尺子来取舍。但是要用教育公平的原则来衡量的话又不合理。很多贫困的地方、偏远的地方,教育水准就低。门槛奇高的大学就永远把这些地方的孩子排除在外。还有为什么北京的考生录取线就低,为什么沿海城市的学生考分就要求高呢?考分决定命运,有的学生仅仅因为一分之差就被淘汰出局。这实际上就是教育制度的机械和不公平。

南方周末:以您的阅历和视野看,国外的大学是怎样招生的?
许智宏:在美国,教育可以达到大众化的程度,每个中学生都会有机会上大学,上大学是很普通的事情。他们的大学结构也分得很清楚,有顶尖的研究性大学,哈佛、耶鲁、加州、伯克利,底下还有四年制本科大学,再往下还有社区学院。每一级大学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群,按照不同的目标培养不同的学生。大学既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就读的学校,各取所需。比如哈佛大学,它是培养政治领袖的大学,它每年会从全国选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同样会选功课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从中学开始,就积极为社区服务。大学除了培养学有所专学有所成的人,还要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实行的都是精英教育,而不是普及教育。但精英教育并不意味着我的学生不为社会服务,脱离社会。同样的作为精英教育,我希望北大培养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北大要培养各方面的精英人才,多元化的标准是我们选择学生的标准。

南方周末:和分数比,国外的大学好像更看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许智宏:就国外许多大学而言,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入学的一个指标,却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以美国大学为例,除对申请者的学业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测验之外,还包括:是否当过学生会主席、是否得过文体比赛名次、是否在著名报刊上发表过作品、是否当过义工、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教师校长推荐等表明个人能力的因素,以及杰出体育才能、少数民族、当地居民、父母是校友等非学术性因素。美国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其他的申请者在确定自己希望所上的大学之后,直接申请入学,中学以及地方的教育官员不介入招生过程。比方说,加州大学的招生官员要参照多种材料,例如高中成绩、个人自述、推荐信等来评价学生,在选拔学生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加州大学目前似乎倾向于再减少考试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

南方周末:您认为大学的自主招生会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方向吗?
许智宏:我觉得中国的高考应该逐步过渡到自主招生,现在不能一下放开是因为操作程序上有困难,全部放开会牵涉到很多其他的问题。现在5%的招生是试点,也是高考体制在过渡时期的一种做法。自主招生不光给学校自主,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自主招生和自主办学一样成为我们未来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复旦:声誉是最重要的资源
□受访: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
□采访:本报驻沪记者王寅

南方周末:复旦的自主招生目前进展如何?
蔡达峰:教育部下达5%的政策以后,复旦在3月中旬向社会公布了自主招生的章程,4月29日以前公开接受申请,之后在五一3天的国定假日进入审核阶段,审核以后全部结清,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公布已经一个月了,目前来说很平静,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我们在选拔上有三种来源:第一,公开接受学生自荐,很宽的一类,几乎包括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艺术才能等特长,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生提供的材料要经过学生的所在中学确认。第二,去年年底进行的2003年保送生和优秀高中生考试,选拔测试掌握了大量优秀考生的材料。由于保送生名额关系,我们只解决了很小的一部分。有了5%的政策,我们就可以再多招一些我们看中的学生。第三,高中对学生的了解比我们有权威性,我们请一些比较好的中学校长推荐。

南方周末:现在入围还不是定论?
蔡达峰:是的。有资格控制,前提是要参加高考,并且达到重点线。我们本身已经有过一个选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他一个资格,他通过重点线了,资格就有效了。如果没有通过,资格还是无效。

南方周末:这样的话和原来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说,那些偏才还是进不了名牌大学。
蔡达峰: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以为我们是无限权力,实际上不是,它有两个基本的制约。第一个是我们不能擅自扩大招生人数,也就是5%的招生计划,第二个是要参加高考,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对于学校来说,怎么向社会负责,向考生负责,用好我们的招生权力,也是很大的一个挑战。长期以来,我们的自主性不大,按照统一标准来做,我们只是一个接受单位,我们不是主动地寻找。现在看来,寻找是有机会了。在这个标准下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认为最合适的学生。

南方周末:如何保证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及透明度?
蔡达峰:自主招生在选拔的类型和途径上放宽了,这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制度下进行,建立一个很好的程序。制度是国家的制度,程序是学校的,对于具体个人的选拔是能力测试行为,是专家系统的行为,学校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控制程序的公正性和规范操作,不参与具体个人的选拔。我们有这样几个观念:确保学校声誉,体现复旦精神。这里面包括诚信,我们的章程是承诺,章程规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到,公开是基本前提,如果没有公开的话,是做不到公平的。依法办事,一定严守程序,坚决按照程序做,29日结束就29日结束。声誉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我有几次在社会上公开咨询的时候也讲清楚的,中国优秀的中学生实在太多,不能指望复旦用这点机会来解决社会问题。复旦对社会最大的支持是我们按照程序做事,按照章程办事,对社会有一个最公平的承诺。

南方周末: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并不存在全国性的统考,现在我们反而对有限的自主招生感到陌生了。目前的自主招生会不会扩大?
蔡达峰:这次5%是对中国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这也是呼唤了很多年的一种尝试。这是开放的姿态,某种意义上是把权力归还了学校。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趋势来看,它会不断地扩大和开放,但是它还无法完全取代整个高考。因为高考还存在的话,选拔问题是相互制约的。高校怎么去选择学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经验问题,同时,全国统考的高考制度怎么样改革,这个难度更大。如果高考依然存在的话,大学的选择权多少会受到制约的。

南方周末:自主招生的积极意义在哪里?
蔡达峰:有两个具体的意义:一、对高校办学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没有这样一个过程,高校没有必要去思考,也没有必要去建立一个规则。二、确实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选拔和标准问题。现在这些重点高校的录取线远远超过重点线,重点线对我们复旦来说不是一个控制线,应该是录取线。这样的空间,很多学生就会丧失机会,而这些学生也可能是我们所需要的。在人才的选拔标准上我们可以考虑一些问题,这些考虑,将来会对高中带来很大的冲击。每个高校选拔人的标准有所不同,这样做会带来导向问题。复旦的5%是170个人,这170个人确实集中在重点高中里面。重点高中要考虑在三年学制时间里,给学生什么东西,就会作些变化。这样会促进高中的培养和转化。现在3+1的高考模式,将来会加上各高校不同的标准,再加上一个X。与此同时,大学也变得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能力的学生。每个大学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复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和一个理工类大学对人才的标准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过去没有机会来表达的,现在有一点机会了。我们开始想这个问题了,我们明年会想得更多一点。这样会渐渐形成我们学校自己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观念。学生也相应地增加机会了,在原来的保送生里面是没有文科的,文科再好也进不了保送生。这显然是有问题的。现在文科的同学看到了一些可能性了。不能变成中学生大家都觉得读文科是没有出息的。这种价值观可以得到一些纠正吧。复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很依赖于文科的。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如何应对更大的开放,为完整的素质教育的标准出一点力。

南大:从1989年开始自主录取
□受访: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
□采访:本报实习生陈静

南方周末:南京大学是享有5%自主招生权力的高校之一,请问什么样的学生符合你们的选拔标准?
蒋树声:我们的条件都在网上公布了,简单地说有三种类型的学生可以报名:一是平时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需要参考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贯的成绩,还有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二是有特长的,包括学科竞赛获奖者或者在某一学科特别表现出科技创新能力的,和文艺、体育才能突出的;三是思想品行优秀的,本人或父母有见义勇为的事迹。另外,最近bat365又在第三种类型里增加了一条,所有抗“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子女报考南京大学,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今年截止到现在,我们经过考核、评审共确定了自主招生对象137人。其中平时成绩优异者82人,有特长的、学科竞赛获奖者54人,见义勇为者1人。这个学生的父亲是厦门某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他既是抗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又曾经因为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疑点,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一名杀人嫌疑犯和一名投毒犯,被厦门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南方周末: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请问南大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蒋树声:我们采取了三个措施:1.将南京大学2003年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向社会公布,使广大考生对bat365自主招生的条件、优惠政策、操作程序等有所了解,做到有章可循。2.考生既可以通过学校推荐,又可以采取自荐的方式申报bat365的自主招生。3.所有被列为自主招生对象的考生和最终录取的名单,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并接受举报。学校成立了自主招生资格审查专家组,由纪检部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对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行资格认定,之后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确定。今年申报的人数达500人左右,但最终确定的只有137人,不到整个招生人数的5%,因为审查比较严格。凡是申报的人,我们一律要求学生所在的中学提供高中阶段学生成绩清单、模拟考试成绩、排位以及各种获奖证书。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的名单要求在中学张榜公布。如果有人举报,我们将派专人进行核查,如果发现弄虚作假的,立即取消资格。

南方周末:我们知道南京大学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上一直走在前列,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蒋树声:bat365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自主招生的改革。从1989年就开始了,当时招收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采取的是“提前招生、单独命题、自主录取”的模式,现在已经有15届了。这样的招生形式和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和兄弟学校的赞赏。2002年,我们在江苏省实行了自主招生,确定了150名“自主招生”对象,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达到或超过了bat365在江苏省的投档线,只有15%的学生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我们也按照事先的承诺予以录取。

南方周末:即使已经成为大学确定的“自主招生”对象的学生,依然要参加统一的高考,这样的方式和国外大学普遍实行的完全自主招生还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这一点您个人怎么看?
蒋树声:我们传统的考试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要改革。但一下子跟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完全接轨有困难,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规模和体制不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了360多年,甚至比国家历史还长。美国现在有6000多所大学,每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非常注意塑造自己的个性。每所大学的课程设置、选课范围都不相同,在培养人才方面各有特色。他们用个性和特色来参与大学之间的竞争。我想招生也是形成大学特色的原因之一,因为招生自主权都在学校。我记得有一年参加美国和中国七所大学的校长论坛,哈佛大学的招办主任向我们介绍,有学生申请哈佛,各方面的标准并不是很突出,但他把自己画的一幅油画附在简历上,最后被录取了。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正因为哈佛大学自己完全有权力作出选择,所以才容纳了各种不同的人才,有奇才甚至怪才。这一次的高校自主招生在统考的模式上向前跨了一步,放一些权给大学。我想大学是不会乱来的,应该相信大学能够充分用好这一点点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