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平台官方版下载

挤挤就业率的水分

2003-06-14 15:14 管理员

毛天祥  

  据报道,某职业学院对尚未解决就业问题的应届毕业生,竟“劝说”、“授意”他们想方设法到实习单位去开出假就业协议书或就业证明,否则学校不予留置档案。该校一位班主任透露说,由于目前还有不少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就业率不理想,动员他们“开证明”,这样学校向上级报告时,他们就可以归为“已经就业毕业生”的行列了。

  其实,此前也有学生撰文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变相将毕业生档案转移到人才中心。为了档案户口等问题,学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甚至大四一年的主要精力不是学业,也不是毕业设计,而是考虑就业。

  按理说,毕业生是学校教师几年“呕心沥血”生产出来的“产品”,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应该是相当深厚的。可为何在学生离开学校之际不给学生留下“象牙塔”最后的美好形象,却做出如此“晚节不保”的事情来呢?这样不但“侵犯了毕业生的基本权利,而且有损教育体制的信誉”啊!于情于理,似乎都无法解释学校的行为。

  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学校还是为了“就业率”这三个字而做出如此不合情理的事情。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想,高校的老师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前段时间,有关就业率的讨论就已经成为了媒体的热点。继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之后,广东、贵州和湖南等省提出将就业率与专业设置挂钩,对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将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临近高考,就业率再次成为各高校为了招揽优秀生源而拿出的“致命武器”。

  就业率“一票否决”专业设置;就业率是招揽生源的“致命武器”;就业率关系到下一届招生计划;就业率是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就业率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如此等等,无不事关学校生存大计。如今,却一股脑儿地全压在了就业率的“肩膀”之上。

  试想,就业率如此重要,高校领导必然“高度重视”甚至是“奋不顾身”地“千方百计”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然而,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靠正规的手段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高校领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置“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和教育体制信誉”而不顾。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被“逼上梁山”。

  教育部门重视就业率的系列政策也许是出于好意,但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监督机制的存在,就会被各学校采取“注水”行为,影响就业率的真实性。这绝对也不是政策设计者的初衷。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高校整体改革未到位的情况下,过分强调就业率,其结果可能直接导致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而造成短期行为,从而使学生利益受损,教育体制受辱。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挤挤就业率的水分。  

 
摘自: 光明日报 (6月12日)